18 Oct 2019 | thoughts
标题来自于两位我非常喜欢的歌手的合作:宇多田ヒカル与椎名林檎的二時間だけのバカンス。至于为什么是二十四小时,是因为理想情况下,我周一到周六都应该在上课/实验室,所以只剩周日的二十四小时了。当然,这显然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国庆回杭之后,气温迅速下降。我和室友讨论了一下,觉得随着天气变冷,人体分泌变慢,荷尔蒙很容易积累,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人变得多愁善感。这个规律我在之前几年也观察出来了:初二的时候,大约十月份左右开始我开始喜欢班上一个女生(虽然之后又把重心转回了 Call of Duty 8),高三的时候,在临近圣诞节的时候,我又开始喜欢班上一个女生(并且一直喜欢到了大一上结束直到确定了人家有了男朋友),大二上在做大物实验的时候见到一位海洋学院的同学又突然小鹿乱撞(在实验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没有春心萌动的年份,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沉迷电子游戏,二就是像大三一样已经搞起了日本声优/偶像。
今年秋天,我仍然还在沉迷日本偶像,但不同的是,大四上没有繁琐的课程负担,又觉得遛去日本对不起自己暑假的时间,再加上因为担心失学的焦虑,多重因素混杂在一起,结果就是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激素的召唤:我又想谈恋爱了。察觉到这种想法是在紫金港召开“互联网+”大会的最后一天,走在前往大食堂的路上时,发现路上的女生们都换上了秋装,秋装不同于夏装或者冬装,是有很多种花样的,很能看出每个人不同的理解的。穿的好看的女生一瞬间就能给人带来心动的感觉,比如说走在三天前食堂路上玩着手机擦身而过的一位,比如说今晚买完奶茶碰到的一位日本留学生,看到的第一眼就可以在脑海里自动播放日向坂 46 的一单了。这样心动的感觉,从初中开始的每个秋天经历到现在,早就不生疏了,只是觉得自己也二十多岁了,该有勇气表达出自己的喜欢了,不然难道永远在秋天等着春天来临吗,要是这个秋天再能遇见她们,我一定鼓起勇气上去搭讪。
好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谈一次恋爱啊。
大概九月开始,我惦记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开放问题,想尝试着解决它,但同时又没有任何思路,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积累太少,于是开始每天看论文,一开始的计划是每天至少两篇,但实施起来波动是很厉害的,回长沙的当天在路上看了五篇,又有很多天只能勉强读完一篇。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旷视的张祥雨会把所有读过的论文都记下来并且稍作笔记,这很有道理,因为我大二大三也多多少少读过一些,但到了现在都很难记起内容了,因此我也开始边读边记录。我读的很杂,主要是来自 SIGGRAPH/SIGGRAPH Asia/CVPR/ICCV/ECCV 中关于图形学,低端视觉(成像),摄影学的一些文章,但也会读一些这些会议中的 system 文章比如说造渲染系统的,造编译器的,偶尔也会读一下感兴趣的 PL 文章和某些 AI/ML 会议中相关的文章。
读了的文章上了一定数量后,自己对感兴趣的子领域和整个学科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提升,也敢开始批判了。比如说,我敢毫不客气的说近年来 SIGGRAPH 的文章质量吊打三大 CV 会议。前者的文章在目前的深度学习浪潮中大多也不能免俗,但除了仅仅提出一个网络一个与问题相关的损失函数以外,至少有两点以上对问题本质的思考,也就是有 insights。而 CV 会议中的文章则有太多只是列了一个网络结构,一个损失函数,剩下的就是详尽的实验,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新的想法,这种文章读过几篇后,拿到一篇新的,只要看个网络结构图基本上就读完了 90%,而且这种文章的作者经常是中国团队,且往往都是追随着外国人提出的问题/应用来抢着灌水。当然,这种对比也能从会议的接收数量上来看出,我没有见过 CV 会议的审稿意见,但我仔细读过 SIGGRAPH Asia 2019 对我老板今年这一篇的审稿意见,五个审稿人的意见双面打印出来打了八张纸,每一个都非常认真仔细的申了文章的方方面面,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审稿人对这个子领域有着充分的了解而不至于问出 “What’s softmax?” 这种弱智问题。虽然大趋势上都在觉得 CG 比起 CV 明显再走下坡路,但至少这个社区在审稿质量和接收的论文质量上,还是远远要胜出的。
在这里,我想推荐几篇我觉得值得一读的文章,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做出这样优秀的工作:
Recovering High Dynamic Range Radiance Maps from Photographs 我从 iPhone 5 时代开始注意到拍到的照片左上角有了 HDR 的标志,在这篇文章里我知道了它是如何实现的。
Mitsuba 2: A Retargetable Forward and Inverse Renderer 图形学界做渲染用的很多的 Mitsuba Renderer 的正统续作,我在推特上看到后第一时间阅读完了,这是一篇非常好的 graphics system 文章,比起第一代有了很多改进,比如支持了 differentiable rendering。
Taichi: A Language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ation on Spatially Sparse Data Structures 港大 PhD 静静的学长的作品,Taichi 前身是一个 SIGGRAPH 论文实现的合集,但学长把它做成了一个开箱可用的渲染系统,在这篇论文里,学长和另一位台大学长合作,把 Halide 的思想融合到了 Taichi 里去。
Burst Photography for High Dynamic Range and Low-Light Imaging on Mobile Cameras Marc Levoy 在 Google X 带队做的摄影学算法之一,这文章读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东西也就你们谷歌能做。
LLVM: A Compilation Framework for Lifelong Program Analysis & Transformation 以及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这种已经习以为常到感知不到存在的东西还是读一读原文更有意思。
Exposure: A White-Box Photo Post-Processing Framework 还是静静的学长的工作,首先他把 retouching 视为一个强化学习问题就很有新意同时也很贴近实际,其次,比起在高级图形学展示中夹杂齋藤飛鳥这样的小把戏,学长直接在 Fig.11 中把自己和女朋友的合照晒出来虐狗。